感觉每一次网络上讨论“无条件的爱”最终都会滑向“到底存不存在无条件的爱”,我也有朋友斩钉截铁地相信: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无条件的爱
但我感觉比起是非判断,首先这是一个语言的问题
很多人会直接把无条件的爱等同于“不求回报的爱”,看似在说前者,实际在说后者,但这两者是不一样的
中文的语言惯例里没有unconditional love这个固有的表达,而更常说“真正的爱是不求回报”,所以很多人下意识归类为同一类了,但实际上,无条件的条件指的是先决条件,在动作发生之间进行的条件判断,比如是不是乖巧可爱、是不是聪明、是不是考了100分,答案为是,才肯把这份爱给出去,很多小孩从童年时就怀有某种不被爱的恐惧,不够懂事、不够乖、不够聪明,可是多懂事才叫懂事,多聪明才叫聪明呢,父母的爱就像拴在毛驴面前的胡萝卜,看得见吃不到,以为自己的恐惧是失去的恐惧,实际上从未得到过
而回报,至少是动作已经完成之后再来谈回报吧
不求回报的爱另一个潜在的语言问题是,它默认了爱一定是一种付出,付出就应该谈回报,而有人不求回报,这当然是更为高尚的
但只是爱本身的话,你爱一个人,单单是爱ta,在你没有为ta做什么,也没有给ta什么,仅仅是让ta知道你爱ta的时候,这是一种付出吗?不是吧
反过来说,爱作为一种自然生发的美好感情,除了被爱的人,主动去爱的那个人的幸福是被削减了还是增加了,如果也增加了,如果也从爱人的热忱中感受到幸福,这为什么一定是一种付出呢
说实在的我觉得不求回报的爱这个词语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爱本身本就不应该进入付出与回报的价值体系,该谈回报的是具体的行为,而非爱本身
这样回到无条件的爱是否存在的话题,当然存在。就算东亚家庭内部的感情太复杂难以说清,很多人对宠物的感情就是非常典型的unconditional love
关于无条件的爱还有一个感受就是很多人把它神圣化了,变成了一种圣人之爱,仿佛无条件的爱是一种无暇的、没有缺憾的爱,父母不仅要爱孩子还应该永远情绪稳定地、饱满地爱孩子,对孩子无限包容,不是这样的
无条件仅仅就是没有条件,我对你的爱不因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无论你高矮胖瘦,贫穷富有,或者极端点说,哪怕你杀人放火变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大恶人了,我依然爱你,但这份爱不意味着我不会伤心,不会痛苦,不会愤怒,不意味着我会赞同你的每一个选择,无条件仅仅意味着没有条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