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
但是现在最纳闷的是那本《亚唯物主义综述》。参加康米主义讨论小组对面居然给了这么一本主观唯心主义的书说信仰这个,认为信仰影响生产。打到这不禁疑问你没事儿吧?果然塔塌了,后来想想书应该和竹节虫是对应的,有人说这个是知性为自然立法,不确定,再看看
想到实用主义和“废物”
我妈给我最深的烙印就是实用主义,她总爱问这事是干啥呢?什么意思?还好她找的对象比较感性,在明白事儿之后我最大的进步就是把精神感受也纳入“有用”的范围,避免了不少自我谴责。
但是由此我觉得实用主义者才容易坠入深渊,因为当我切换成实用主义者的思维想问题的时候思路很简单:发现问题、思考一下为什么、赶紧找个办法解决。一不留神陷入自反性陷阱,发现自己也不过是一个执行者,解决不了问题的自己是无用的!(我觉得这是实用主义者最大的软肋……)
然而现在自我没办法解决的事情简直太多了,太容易把自我也划归“没用”了。这可能是现在“废物”很多的原因
把自己只看作执行者/解决人,是不是一种对自我主体的否定?我觉得应该是。
“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 ”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 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看到ykl留学生说自己生活很苦讲不能出去的人也没必要羡慕,结果被评在没饭吃的人面前砸吧嘴说肉难吃这个帖子有感,显然真实的痛苦中间也是有鸿沟的,这种鸿沟消解了共情的土壤。自我感受上的痛苦没有高下之分(但是生活品质上的痛苦不一定,大部分安贫乐道的人也不会拒绝自己生活变好),但是倾诉痛苦能够被接受/理解/共情的程度是有高低的。这种高低会给痛苦加buff
就事论事,或者说自欺欺人的,减少论争的办法是寻找更能和你共情的人去倾诉,不然只有徒增痛苦。穷光蛋的痛苦和没脱贫的去说,留学生的痛苦去和留学生说,985废物的痛苦去和本校学生说,这痛苦才能多少缓解,不然一不小心凡尔赛大家都很痛苦,岂不是好一个悲惨世界😅
说这么多是因为我知道那个留学生很痛苦,看他的帖子可以体会,但是人家说没钱十几万也可以随便留一下而看到这句话的我是个真正的穷光蛋导致一时半会搞得我也很痛苦,草
一把椅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