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人类为什么需要Z-library?

因为大家心里明白,古今中外所有国家文化都在同一个问题上有着相同的答案,而且至今也仍存在:知识是一种特权——只是它很少被强调。乃至于,其实,“做自己喜欢的工作维持生活/追求梦想”也同样是一种被忽视的特权。

书本资源,只不过是最容易得到手的罢了。
没有哪个看盗版书的不知道盗版不好、或不曾为此愧疚,也没有哪位看盗版时想的是“我要饿死作者!”——这反而是资本正在做的。

显示全部对话

@board @runrunrun
今天去办理定期存款,有些有关银行的信息分享给各位象友。

由于保证金最好存在四大行,我原本在中国银行的卡是大学期间办的异地卡,保险起见重新办了一张新卡,把原本的卡降为了二类卡。办理的过程中有以下比较吊诡的事情:

1. 告知我需要办理定期后,柜员询问了用途,说是留学后,【让我出示了学校offer】。而我这个时候是还没有拿到大学offer的,幸好同时还申了语校,我给他们看的是语校offer(实际上我告诉他们我要去的学校和给他们看的offer不一致,但他们也没有细究,估计是因为不是中文的原因)。然后我当时说的是,我手上没有纸质版,电子版的行不行(就是有打印纸质的我也不会拿出来),柜员同意了,让我截图给她们拍照。

然后拍照的时候我仔细留意了下,他们用的机器(类似平板)像素很差,加上我手机屏幕又很小(13 mini),基本上拍不清楚,就拍了个糊不拉几的糊弄过去了。所以如果有类似需求但是没有学校offer的象友真的可以试试之前其他象友分享的那个Wild Chicken University(真·野鸡大学)的网站,用上面下的offer试试。

接下条

@board @runrunrun

2. 一开始办卡的时候,柜员让我扫二维码后出现了一个页面,排在第一的选项就是【“数字人民币”】,柜员让我点那个数字人民币。

我当即警铃大作,我立刻告知:“我只办理我需要的业务。”,柜员看糊弄不了我,遂放弃,让我选了第二的开卡选项,期间还在尝试旁敲侧击,说数字人民币都是一样的,现在每个银行都在推什么的,我未理睬。

办理完后问我是不是现在就要存定期,我借口钱存在其他银行换成外汇了,下次来(确实是这样)。我考虑是长久拉扯下去我也有可能精神松懈,掉入圈套,先回家做下战术储备后再过来跟他们斗智斗勇会好一些。

这边提醒一下各位象友,办理业务的时候切记不要柜员让你点什么就点,自己要看仔细了,有些是可以明确拒绝的,比如上面的这个【数字人民币】,你明确拒绝了他们是不能强制你办理的(仅限于现在哈...)。

我的担忧是,如果数字人民币真的像此前推测一样,限定了用途的话,那很可能是没法作为【存款证明】的,因为它的用途没准是不支持留学等境外使用。当然上述这些都仅仅是我个人的猜想,没有任何依据,很有可能只是我的杞人忧天。希望各位象友谨慎参考。

显示全部对话

啊啊啊我又看了一眼,转北京男人让14亿人隔离那条的所有人都炸了 真的是 所有人!!几千个人都炸了,每个人点进去都是乱码
不知道说什么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很喜欢的一篇文章,最早由微博用户 @粟添 发表于2017年7月31日,后被和谐。不知道有没有认识他的朋友,非常想关注他的现有账号。】

王国里第一条禁令是国王的名字,说出来就会掉脑袋,但是王国里除了国王之外并没有别的话题,于是人们为国王编出昵称。

国王的名字可以用词法学方式重组、倒装,在王国里长大的孩子看懂了,就刻在墙上、写在碎纸条上让风吹走,让牧羊的孩子捡起来。国王的名字有很多的同音词,于是牧羊的孩子把这些词编成了歌,从南到北传唱了很多年。

国王发现了之后,下令禁止传颂一切指代他的名字,国王的人出动,不少谐音谐形的词遭了秧,不少字典付之一炬。

后来国王的名字只能通过比喻和寓言来指涉。比喻像是一个离家很远的人通过电话给一个盲人指路,寓言像是一个没有去过法国的人梦见了巴黎的每一块砖每一块瓦。首长、司机、龙尾骨、迎客松、复仇、壶、湖、上上签、大人、内人、讽刺剧、莎士比亚、智利人、下水、他、他们、你。聪明的比喻家连代词都要加以利用。

国王发现了之后,下令组建意义委员会,审查意义。委员会的成员们抓着光秃秃的脑壳,日夜兼程地解读世界上所有的文字,挖掘一切潜在含义。在诠释的道路上,委员们死死追着比喻家。委员抓住一个比喻,比喻家就造出一个新的词。

最后一天,比喻家发现意义用完了。国王的名字用尽了世界上所有的意义。委员会气喘吁吁地把比喻家埋了,但是这个时候,国王的名字已经世人皆知了。街上的每一个人都知道国王的名字,尽管他们说不出来。尽管他们说不出这个名字,他们在谈论花鸟树木的时候,却总是在阳否阴述地谈论国王。委员们看得目瞪口呆。

国王发现了之后,下令禁止一切语言。王国里每一个人的嘴都闭上了,但是让委员会没想到的是,国王的名字在包括了所有意义之后也成为了沉默。国王的原名不再重要,国王现在有无数个名字,无数个名字包括了人类声道能发出的一切声音的一切组合,也包括沉默。王国里每一个人的嘴都闭上了,这个王国里的沉默震耳欲聋。

国王的真名响彻宇宙。

新疆受害者数据库(Xinjiang Victims Database)的目前运营资金只够再维持两周,大家有能力帮的来帮一下吧!(墙内捐款风险很大,大家量力而行。)

gofund.me/cc34d1d1

数据库负责人最新发的消息:“谢谢大家今年二月的捐助,我们得以在过去九个月不间断地、有效地工作。然而,我们的资金开始走低,以我们目前的花费,可能两周后就会耗尽。多小的金额都能帮助我们继续工作下去。”

新疆受害者数据库目前已整理了45753位受害者的信息和证词,他们做的是非常重要而不可替代的工作,一直以来只靠十几个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运营,账目也是公开的。平台支持PayPal或银行卡付款,很希望它能继续运营下去!

数据库网站(需翻墙访问):
shahit.biz/cmn/


数据库捐款收支账目:
shahit.biz/funds.php


如果想更多了解这个数据库是干什么的:
shahit.biz/cmn/#faq

数据库从今年2月以来的收支和工作情况:
shahit.biz/shahitbiz_report.pd

(提到自杀)z-lib被封真的气到我,想吐槽一下知识产权是怎样被出版商用来吸血的。 

我在国外变得越来越支持盗版,因为出版商吃相不要太难看。(而且我负担不起的书,没有盗版了我也不会去买,对作者有毛的好处?有条件的时候我会选择直接给作者打钱。)

分别讲一下我比较熟悉的学术文献和乐谱。

学术方面的,出版商基本很少需要操心。期刊从写作到编辑和评审都是义务劳动,我专业领域(计算机)里的很多作者连排版都包圆了,出版社那边就剩下把字印在纸上一件事,然而卖给图书馆就要么很贵,要么质量参差不齐地打包卖。按篇卖给个人更贵,15页的pdf要价$30是常事(应该没人买吧。。。)2013年,曾去MIT偷下了大量论文的Aaron Swartz被十几项重罪指控逼到自杀。当时很多学者正在联名抵制Elsevier,一直抵制到今天,然而收效甚微。

课本也是盈利机器。课本的市场是畸形的,老师通常可以免费获得试用书,对价格不敏感;老师选定课本后学生再贵也只能去买。虽说可以买二手书,出版商也是想尽办法打压二手市场。许多热门课本两三年就推出新版,内容变化不大,但是习题的顺序是打乱的,老师如果布置作业用书上的习题编号,用二手旧书的学生就有点麻烦。现在吸血手段更先进了,教辅内容放线上,交钱买注册码才能看,学期结束了码也就过期不能再用了。

音乐的版权简直匪夷所思,有些作者都死了几百年了,出版商还能从公开表演里收版税!就仗着新版稍微修订了下。我往YouTube上传自己合唱团的表演,也能被出版社抓到要往里面插广告收钱(荒唐的是,作者已死,版权还因为收购从一个公司转移到了另一个公司)。那是不是找个远古乐谱就没事了呢?想得美,弹钢琴为生的老婆告诉我,去音乐比赛被发现带着影印乐谱的,评委连听都不要听。

“蜂群崩溃问题在 2007 年左右变得比较显著。很多国家的蜂群突然开始衰竭,最终无法为所有依斯它们的农作物授粉,这其中白括苹果、草莓和其他多种农作物。鉴于蜜蜂授粉的经济意义,人们深人研宄蜂群“崩溃”的原因。这一定是全球性的,而不是区域性的。但是衰竭发生得非常突然。是寄生虫导致的吗?还是真菌?化学毒素?我询问巴伦时得知,他们已经开始有头绪了。
所以导致这种崩溃的因素是什么呢?他表示,根据他们目前了解到的信息,崩溃并不由单一因素导致。相反,在过去很多年间,蜜蜂承受的生存小压力日益增加,比如更多的污染物、更多新的微生物、更少的栖息地,等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虽然这些压力在不断积累,蜜蜂还是能应付。蜂群更加努力地授粉,以此来吸收化解这些压力。虽然蜂群看上去没有承受多大痛苦,但它们缓解这此因素影响的能力在慢慢衰竭。
最终到了一个关键节点,蜂群开始崩溃。他们崩溃的方式非常突然,也极为明显,并不是因为某种害虫突然扫过,而是因为它们吸收压力的能力已经耗尽。”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你想逃避的是什么?你痛苦的源泉是什么?

明明复刻的推特,为啥没有引用嘟文转嘟呀

有人说钱不是问题。我知道很多大学生是没有钱的。很多贫困不发达地区工资是没多少钱的。收入是很少的,一年能挣两三万就不错了。
不要一副何不食肉糜的无辜嘴角。缺乏最人道的教养。

史书上会记载下来,“寻衅滋事”这个罪名将和“莫须有”一样臭名昭著、永存汗青。

吃了家卖老麻抄手的粉,吃到最后舌头都尝不出味道了 :0b30:

显示更早内容
长萌象

长萌象,萌主题长毛象实例,服务器位于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