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请问大家有没有比较推荐的匿名文档合作服务?最好是完全不需要账号,用链接就可以改。我先抛砖引玉一个。我简单google之后找到了这个, https://pad.riseup.net 这是一个NGO host的服务,文档创建后最长可以保留一年,完全不需要账号。而且从名字也可以看出它的目标用户是谁。
@puremadness 后端 Python 速成,界面现有 Vue web app 速成…不过都要时间
@hello2021 搜下有没有别人的截图,P你下说你加了
@doorbell @sekaiheiwa 进来了 不容易啊
Peer-to-peer file transfers in your browser. Painless file sharing, without installing any torrent clients 💞
Opensource, made by @midzer
@doorbell @sekaiheiwa 可能以后就一直这样就
@snowons 本来觉得这个站子小还挺安全的,谁知道……
@sekaiheiwa 我这里真的不行,不开时间线都刷不动
我又来不合时宜了。在微博上看到一条高转高点赞的有关我们新首相的家庭的(不提那位博主连基本信息都没搞明白),又刚刚在象上看到说这位新首相在担任瑞典收养中心主任时致力于减少婴儿贩卖。不要什么都只看维基百科好吗?维基是可以随时被人编辑的,就在刚才,新首相的瑞典语版的维基条目就被改了,而且恰恰拿走的就是有关他当年陷入衡阳和邵阳孤儿院贩卖婴儿丑闻的报道。报道者为瑞典记者Kajsa Ekis Ekman,写过有关女性卖淫与代孕的书,名叫Being and being bought。如果不知道湖南孤儿院贩卖婴儿丑闻的可以去查网络。计划生育从一开始用打砸抢的方式来惩罚,到后来强制引产和强制抱走婴儿,后者发生的这个转折点与国际收养需求增加有着非常明显的因果性,不止是相关性,而需求的激增就是因为中国的收养程序便捷等待时间短。我以前也写过,瑞典单身妈妈得到足够社会支持后,不再像从前那样把孩子交给福利机构被收养而是可以自己养育孩子,瑞典失去了国内收养孩子的来源,转而向韩国收养,我们周围有不少韩国面孔的本地人,再后来千禧年前后,中国开放了国际收养,成了瑞典首选的收养之地。
再贴这份报道之前,我要说有关国际收养、是有国际公约的,海牙收养国际公约明确规定,跨国收养的前提是“充分考虑了原住国内安置该儿童的可能性”,这是为了儿童长大以后文化与身份认同的伦理考虑。可是中国的情况是,国内收养难于上青天,国际收养如火如荼,因为它是一门“生意”。
收养弃婴与收养独生政策下打着计划生育名义而被强行抢走的婴儿是两回事,后者是极为不人道的强迫他人家破人散,这与孩子是否后来长在首相家里、还是成了奥运冠军都没有关系,家境与成功不能替代人类社会的人伦基础,孩子首先应该与生身父母在一起(我说的是首先)。
方凤美在她的《獨生:中國最激進的社會工程實驗。》一书中讲述了被抢走婴儿的夫妇多年来苦苦寻找孩子的经历,也讲述了邵阳案被曝光后,荷兰、美国的一些家庭不能与不愿去面对这个事实,拒绝做调查自己收养的孩子是否是当年被计生人员抢走的。这是一个巨大的悲剧。巨大到读者我不忍直视。被抢走的孩子、他们的生身父母、他们的养父母、都是受害者。造成这个悲剧的首恶当然是中国政府,我以前写过作恶授权,计生就是当年典型的干部考核一票否决制催生出来的作恶授权,新冠“防疫”是当下的典型的作恶授权。而没有尽到严格审核的各国收养中心也包括瑞典的,一样难咎其责,他们是以不作为,甚至于是消极鼓励的方式促成了恶的实现。
我希望在看待收养这件事上,能够跳出表面的家境、爱、成功、地位、不费力气就能成为瑞典公民、美国公民,不比在中国受罪强的这种看法。被收养的孩子很多都经历心理阴影,有关身份认同,有关对生身父母的疑问甚至对自己产生怀疑。瑞典为此与韩国协同合作在当年韩国婴儿收养高峰时来瑞典的这些孩子,如何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创伤。以他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去否认、遮盖他们可能会有的心理问题,对这些孩子是很不公平的。
@sekaiheiwa 我能想到的就只有Re:0了
@sekaiheiwa 刚刚拉完 正在思考人生到底该不该喝咖啡
💛🤍💜🖤